中国建筑创作走好成长脚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全国 甲 级建筑设计院建筑创作方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当前中国建筑创作正处在肯定成绩与争议创新的冲击波中,其未来将何去何从?

  3月16日,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研究中国建筑创作方向”为主题的全国 甲 级建筑设计院建筑创作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会议不仅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建筑界集体研究讨论新时期中国建筑创作方针;而且是建筑师们从不同层面自省的一种重要机会,体现出建筑界对中国建筑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自觉与自信。

  本次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原建设部部长叶如棠,两院院士周干峙,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车书剑,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林光祺,澳门建筑师协会理事长梁颂衍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王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裁张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戴复东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建筑师齐聚一堂,共同为中国建筑创作的发展出谋划策。

  2012年初中国建筑界迎来两大喜讯,一是两院院士、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先生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二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本土建筑师王澍先生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在本次会议期间,中国建筑学会还颁发了“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和“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其中建筑创作优 秀奖35名,建筑创作佳作奖52名;建筑教育奖3名,建筑教育特别奖9名。这一切不仅是全国建筑界的骄傲,更是对我们建筑工作者的鼓舞和鞭策。

  建筑创作回归“为人民服务”本质

  “由于 获 奖,现在大家的情绪都受到很大的鼓舞,这是有好处的。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我们之所以做这些建筑,是为了拿奖给别人看呢?还是把我国人民的生活各方面都能更好向前推进呢?对于建筑师而言,这个问题很重要。”已经年过80岁的、同济大学戴复东教授在大会上明确提出。

  “中国建筑创作虽然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实际问题更需要我们正视。30多年来,我们每年建了那么多房子,但是却没能形成当代的、主流的中国建筑风格。盲目追求形式,过分讲究装饰,违背生态规律,缺失建筑文化等问题比较突出”,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徐宗威的一席开场发言,抛砖引玉地将大家拉回到中国建筑的现实,并激发了出席现场的建筑师们的热议与反思。

  “为谁做建筑?这是每一位中国建筑师需要扪心自问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旦含糊不清,自然会导致建筑创作方向不明。”,徐宗威秘书长强调道。

  《韩非子·五蠹》中讲,“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有巢氏。”这段话描述了建筑的本质首先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宫殿、庙宇、城堡、宅院、高楼等多种类型的相继出现,建筑进而满足了人类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因此,时至今日的建筑创作与实践不能忘记,“建筑的本质是为人服务”,建筑师一位的任务就是满足人对建筑功能的适当需要。

  然而,建筑师需要服务的“人”到底是哪个群体呢?

  在当天的会议上,记者与很多建筑师的沟通中了解到,当前中国的建筑师,有很多时候难以做到独立创作。他们的设计方案经常会被开发商、投资商和建设业主的意见左右;一些建筑还会受到用地政策、行政干预等影响;部分项目还得考虑设计单位的经营问题等,很多综合因素使得他们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难以充分表达,社会公众对建筑的参与度也非常有限。

  戴复东教授认为,建筑设计本身是一个服务性工作。我们建筑界的人要有这样的思想:我是为别人服务的。这里就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拿钱为别人服务;另一种是没有其他条件和要求,就是真心诚意的为大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这才是我们建筑界应该重视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浮躁,才能不出错误和问题。自然而然,作为中国建筑师就会在世界上立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建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赵元超在主题发言中提出,建筑从古至今都始终存在着不变的基本价值,每一时代仅是对某些方面的强调或修正。只要遵循建筑的基本价值,即使很普通的建筑师也能创造出很好的作品。我们强调创新,把创新作为建筑的灵魂,那么建筑创新就应该回归到过去的本原,这种回归到本原的做法也将是一种广义的创新。

  集思广益探究新时期建筑创作方针

  近些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出现了不少高大奇异、奇形怪状建筑,形式大于内容、形象大于功能。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建筑界的重视。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车书剑在发言中指出,我们在肯定建筑界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建筑创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创新;二是盲目攀比;三是盲目崇外;四是缺乏内涵;五是缺乏合理的建筑方案评价标准;六是缺乏合理的建筑设计体制和机制。

  “研究讨论新时期我国建筑创作方针,明确建筑创作的指导思想,带领中国建筑文化正确发展方向”,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

  “适用、经济、美观”是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方针。这个方针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今天,中国国情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方针有必要进行修订。

  基于此,中国建筑学会积级征求多方意见,拟定了《中国建筑创作方针(征求意见稿)》。其中,方案一是“坚固、适宜、美观、地域、持续”;方案二是“秉中国文化之精髓,扬节俭实用之美德,集先进技术之精华,营自然环境之和谐,展当代中国之风貌;方案三是“服务生活、民族形式、节能环保、时代风貌”。3月16日下午,按照地域划分的三个分会场中,这三个方案引起了与会建筑师的热烈讨论。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汪正章提出,方针是方向的理念,不是方向的具体化。一方面建筑应该追随生活,建筑创作方针应该放在特定的整体语境中,独立静止地引用方针显得似是而非。另一方面应该提出当下中国建筑创作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内容。因此,他另外概括了十二个字“以人为本,求实创新,自主开放”。

  戴复东教授总结了自己的看法是“安 全保证、完善功能、优化造型、宜人环境、低碳节能、投资平衡”。

  “无论是十个字也好,八个字也好,都应该言简意赅,抓住建筑的本质,也可以在方针上做一个延伸解读。总纲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推移和优化的。”东南大学王建国教授认为。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祁斌在主题发言中总结到,关于方针的问题,首先是一个宏大的、具有方向性的指针,应该有包容力和概括力,能够非常准确地解答出来。我们今天借此机会一起探讨这些想法,正是对建筑创作的本质、内容、原则进行深刻的反思,会使得大家未来的建筑创作走向更具有中国特色,能够体现文化自信的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开放态度思考建筑创新和文化自信

  客观而言,我国建筑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与开发商、政府部门、建设业主、材料企业、施工单位等都密切相关,建筑师彷徨、自省的同时,也需要与建筑相关的各行各业都反思一下,更需要整个建筑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群体之间进行充分沟通与合作。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钱方谈到,从职业建筑师的角度来看,建筑方针与我国整个建造体系是有关的。建造体系要有一个科学性,对建造全过程要有更为系统化的评判。只有大的建造体系合理,再讨论建筑创作方针才能确定为人服务的意愿产生。他呼吁整个中国建造体系中共同应该遵循导向性方针。

  “当前一些设计院已经从属于经营了,建筑创作如何把握好与建筑设计院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一个设计院的价值取向。因此,一定要把建筑创作提升到服务于经营的层面,并确保建筑师的主体地位。”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建筑师沈迪发言道。

  祁斌在会议现场讲到,在任何时代无论用什么方式去创作,创新是建筑师的生命,是我们须坚持的。因此,鼓励创新、鼓励时代特色、鼓励自我创作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技术创新,是建筑设计理论和技术提升的重要支撑,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文化创新关键在于思维的创新。中国自己形成了独立的文化体系、价值观体系和审美体系,精髓就是我们创作的文化精 神 价 值。因为精 神 价 值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可以不断地去利用和发挥的。这些年来,中国建筑师没有从形式当中走出来,恰恰在形式之外,对于文化本质、价值本质、精神本质关注度不太够,很多的时候并没有融入到建筑的思维逻辑当中去。所以强调文化自信,同时要有科学正确的态度,对于民族文化的精髓要继承和发扬,对于有时代局限性,有地域局限性的文化要用开放的态度、开放的眼光、开放的精神去看待。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女士在分会场的总结发言中谈到,我今天听了很多专家前辈的想法,感触非常深刻。当前中国建筑师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呢?其实,建筑创作本身就是在制约条件下的、可实施的创意性工作,于是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妥协,甚至放弃。但是大家试着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建筑是公共产品,土地、材料都是要消耗社会资源的,所以应该共享设计,把建筑创作权开放,让与建筑有关的所有人共同参与到创作中。

  吴良镛老先生为本次会议特别撰写的《寄语青年同行》的贺信中讲到,“城乡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其问题也错综复杂,要求我们的同行应具备开阔的视野。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正蕴涵着这样的思想,即拓展传统的学科视野,淡化学科界限,面向实际问题,进行融贯综合的研究。”

  总体来说,中国建筑目前处于十字路口,各位建筑师对过去做法进行一些反思,为的是能够脚踏实地地回归建筑理性和本原。吴良镛老先生早已为广大建筑师们指明了方向,给出了解决方案。  因此,我们期望中国建筑师今后的创作能够坚持文明求同,文化求异,坚持走特色之路,创作符合时代及地域要求的建筑精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住建部启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鲁ICP备12008539号-1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山东四方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肥城市泰东路841号 网址:www.sdsifang.net 网站建设百度推广泰安网络公司技 术支持焦点网络电话:0538-6632526,8250118

鲁公网安备 37098302000350号